赵叶青打算先趁新鲜,把一半都给剥下来,剥好的玉米粒放进冰柜冻上,要吃的时候直接炒,也还能是脆甜的。
玉米就不打算留种了,之前冯立轩的种子包里,玉米种子还剩下不少,明年还能接着种。
种子放久了发芽率就会降低,而且玉米大多是杂交过后的品种,不适合留种,会减少产量。
除非以后实在没得种了,再考虑留种继续种。
剥玉米费手,这项工作就被穆奚揽了过去。
赵叶青则是处理另一半玉米,玉米煮熟了再把外层包裹着的叶子拉下来,叶子和叶子之间打个结儿,把所有的玉米都串在一起。
一连串的玉米被挂在了房檐上,现在还是嫩黄果子绿色的叶子,等到晒干玉米就会成金黄色,外面叶子就会褪色变白。
两人把手上的活快速做完,就洗漱睡觉了。
从今天开始,两人就要把时差倒回来,等明天把晒干的谷子收了,自动喂食器做好,就出发寻找物资。
出发
自动喂食器晾晒了十几个小时,终于是晾干了。
底下用来固定的水泥砂浆结的梆硬。
把上面的盖子打开,饲料从瓶口装进去,装上满满一瓶子,饲料颗粒就会从之前预先打好的孔洞里漏出来,落在下面水泥砂浆凝结的平面上。
鸡把面上的饲料吃掉后,有了空余的位置,瓶子里面的饲料才会继续落下来。
这次他们的目的地是三公里外那个最近的村子。
现在过去肯定是不止三公里了,还得找地方绕路,绕过悬崖避开裂缝。
这个村子的方向和穆奚回来的方向相反,是两人都没有去过的区域,保守估计来回一趟起码得十天以上。
现在家里的鸡只剩下了一只公鸡和两只母鸡还有几只小鸡,出发之前准备三大瓶饲料,只要它们不傻乎乎的把自己撑死,正常吃的话在他们回来之前应该是不会饿死的。
自动喂水器和喂食器一样,只是在瓶子里注水的时候需要把下面的孔给堵住,这样才能不让水漫出来。
担心天气热时间长了水会蒸发的快,又从蓄水池子里牵了根管子,头捏瘪了源源不断的往水瓶里滴水。
就算在他们回来之前水枯竭了,蓄水池里的水还能让它们坚持一阵。
外面水泥地上晒的稻谷还得翻面继续晒一会,新鲜的玉米也还没有剥完,这是个费时间的活。
赵叶青也不矫情了,不在意这个玉米剥下来是不是完整的一粒一粒的,直接上菜刀,把嫩黄色的玉米粒一排一排削下来。
她种的玉米有甜的有糯的,甜的直接剥粒冷冻保存,留下几根完整的和糯玉米一起下锅煮。
剥掉了外层的老皮,留下两层薄薄的嫩叶,煮出来的玉米要更香甜,煮好拿出来放凉后再和玉米粒一起冻上,等回来了只要冰柜没出意外没断电,就还能吃上口感新鲜的玉米。
翻晒好的稻谷不急着打出大米,等到他们回来的时候再弄。
地窖不适合储存稻谷,有些潮湿了。
穆奚家的二楼没有做露台,有空余的用来堆砌杂物的房间,现在里面也什么东西,就把稻谷和之前收回来的大豆一起放在里面保存。
二楼不贴地,就算后续下雨潮湿也不会让粮食受潮腐败。
出发前再整理一遍背包。
药品、工具、日常用品、还有食物和水。
食物是一些肉干还有几个红薯土豆玉米,为了方便带的不多,也就够两人吃两天的。
水带了几瓶,如果路上找不到水源,这个再拿出来救急。
穆奚的背包里要全面一些,她有的穆奚只多不少。
之前翻山越岭回来找她,包里全是户外用品,睡袋篷布还有罐头和巧克力蛋白棒。
两个人的食物加起来能支撑四五天,最好是每天都能寻找到新鲜的食物,实在找不到再动用背包里的备用粮。
家里的电源是不能断的,太阳能板放在二楼,为了避免意外,把之前架在大棚上的木架子移到了太阳能板上,架得高不会影响它晒太阳,如果再遇到类似之前的冰雹,也能帮它挡住。
把家里的门窗都锁好,缝隙全都堵死了,家里各处都检查一遍,确认没有遗漏的,再把院门紧闭,两人背着背包带着两只小豹子出发。
早晨的林子里几乎也没有了潮气,林子里的干得草丛都没有露水了。
一人前面开道一人警惕四周,观察附近有没有动物的痕迹。
走到了之前赵叶青看见地裂消失的断崖处。
断崖极高,以往从上往下看根本看不到底,全被雾气遮挡住了,现在天气干旱没有雾气,往下望去只一眼就让人胆寒。
赵叶青不算恐高,但是看到这也觉得双腿发软,身体好似已经感受到了掉落下去的恐惧。
两人沿着崖边开始走,断崖很长,他们绕着崖边从早上八点走到了下午三点,这才看见了一个往下的口子。